2006年10月31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五版:深度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变味的专家门诊
李光明

  “本想挂普通号,却被告知只有专家号!没想到普通号竟比专家号还难挂!”近日,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,一位王女士为自己遇到的这桩蹊跷事表示不解。笔者随后对安徽省合肥市各大医院进行了调查,发现大医院的专家门诊日益增多,而普通门诊却逐渐稀缺起来,“倒金字塔”结构逐渐显现。
  身为医生的安徽省政协委员强惠元认为,专家门诊已经成了部分医院创收的工具,为此他建议公立医院应该逐步取消专家门诊。

  八成患者无需看专家
  “专家的收入与检查提成、看病多少有关系,专家看病的意义变了。”强惠元说,现今符合进入专家门诊接诊行列的医生(副主任医师及以上)越来越多,在一些大医院,三分之二以上的医生是“专家”,以致门诊总人次中竟有超过70%是在专家门诊就诊的。
 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一副主任说,有时候一个下午挂他号的患者有近二百人,而这些人当中至少七成以上完全不必挂专家号,在普通门诊便可获得解决。
  据国家卫生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,每年到大医院就诊的人群中,有80%左右是在基层医院即可解决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。

  专家门诊怎么就变了味
  合肥第四人民医院一位负责人说,设立专家门诊之初,他们医院只有一位专家,后来,医学院毕业生增多,分配到医院5年后就可升为主治医师,10年后就升为副主任医师,研究生毕业后3至5年就可以升为副主任医师,医院的“专家”也迅速增加。
  “现在大量常见病、多发病患者涌向专家门诊,少数疑难病例反而得不到及时诊治,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。”这位负责人说。
  “有些专家的身份值得怀疑。”曹女士近日到一家省级医院看病,花7元挂了一个专家号,就诊时,竟发现是个“娃娃脸”在诊断开药。一问才知道,这是位实习医生,而坐在他身边在处方上签字的才是真正的专家。
  笔者在采访中也发现,不少专家都带有实习医生,为了诊治更多的患者,一部分求医者都交给实习医生来“代处理”。
  有关人士指出,很多医院不管专家有没有应诊实力,一概以“专家门诊”来吸引患者,难免出现专家号难买专家服务的现象。
  
  公立医院取消专家门诊?
  强惠元告诉笔者,他已经递交了提案,建议公立医院逐步取消专家门诊。
  他的提案得到部分医生的认可。“专家门诊应该限制在10%至20%之间,另外可以收取高一点的专家挂号费。”安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授周和岭说,“对于一些患一般的、不复杂疾病的病人,会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,这样减少了高水平专家的低层次劳动,使专家的价值真正得以发挥,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。”
  不少法律界人士认为,专家门诊改革的出路是要把竞争机制应用于专家挂号,也就是医院根据专家的科研成果、解决实际疾病的能力、医德医风等综合素质,制订出不同档次专家的挂号费,既便于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专家,也有利于克服当前专家门诊的弊端。但要想做到这一点,必须有相应的规章出台。